校园文化

【2009年延安大学优秀校园文化成果】

编辑:浏览数:发布时间:2014-06-01

 

就恋这把黄土

 

——传承优秀陕北文化 打造校园文化精品

 

就是这一溜溜沟沟,

就是这一道道坎坎。

就是这一声声嘶喊。 

......这一声声嘶喊......  


就恋这一排排窑洞,

就恋这一缕缕炊烟。 

就恋这一把把黄土, 

就盼有一座座青山......  

 

...... 这震天的呼喊......

抖起我的壮志, 

鼓起我的胆......  

 

第一部分  引言

“陕北是个好地方”!一代伟人毛泽东从长征落脚到挥师东渡,在陕北经历了13个春秋,站在黄河岸边凝望北国这片热土时的赞叹。是的,厚厚的黄土地曾孕育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喷香的小米包养育了一代代勤劳勇敢的人民。波浪滚滚的黄河、热情奔放的民歌、气势磅礴的腰鼓承载着陕北人的喜、怒、哀、乐……

延安大学,这所由毛泽东同志亲自命名,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综合大学,就坐落在延河畔边、杨家岭下。70年来,深深地扎根黄土地,为民主革命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了10余万名人才,李鹏、布赫等30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武衡、彭士禄等16位两院院士,还有300余名省部级领导人曾在这所大学工作和学习过。为民族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做出巨大贡献,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新时期,延安大学扎根黄土地,立足陕北老区,大力传承和挖掘陕北优秀黄土文化,开展了陕北民歌、陕北剪纸、安塞腰鼓、陕北秧歌、陕北历史、民俗文化研究等系列校园文化精品,强化振救陕北黄土文化责无旁贷的意识,养成师生纯朴勤奋的情操和作风,发扬优秀黄土文化传统。通过对陕北黄土文化的提炼、升华,铸就了“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扎根老区,奉献基层”的延大精神。

第二部分  高原奇葩与大学责任

黄土高原是华夏文明的摇篮,也是黄土文化、黄河文明圣洁的家园。陕北独特的地形特征形成了独具风情的黄土文化,独特的黄土文化造就了豪放朴实、粗犷宽厚的陕北人。他们喝着黄河水,住着土窑洞,吃着小米饭,唱着信天游,骨子里流淌着黄土的血液……

延安大学创建于1937年,在硝烟弥漫、炮火连天的战争岁月,延安大学扎根黄土地,为抗日战争和解放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同时,延安大学广大教员、学员深入基层,深入战场,在黄土地上谱写壮丽诗篇,在土窑炕头编织了宏幅巨著,尤其是延安大学鲁迅艺术学院的师生们,深入抗战第一线,深入老百姓生活实际,创作出《夫妻识字》、《兄妹开荒》等脍炙人口的歌剧,《横山下来些游击队》、《当红军的哥哥回来了》等传唱不息的革命歌曲,改编了《想你哩》、《拉手手亲口口》等爱情歌曲,一支支民歌在陕北的大山深川里歌唱,抒发着陕北人民的豪情壮志和爱恨离愁……新时期,延安大学肩负着历史使命与责任,利用地处陕北的地域优势,大力传播研究黄土文化,弘扬优秀文化主旋律,力争把延安大学建成全国黄土文化研究传播基地。

一、传承黄土文化意义重大,延安大学责无旁贷

黄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的典型代表,是五千年黄河文明流传下来的精神精粹。蕴含着深厚的人文精神,有着十分宽广的包容性。黄土文化精神过去曾激励着成千上万的中华儿女为民族解放、新中国建设奉献着青春和力量,现在同样熏陶着青年一代,使青年一代具有黄土般的纯朴、勤劳、奉献精神。延安大学是陕北地区人才培养的摇篮,如何培养人才,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直接关系陕北经济社会发展。能否培养出“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人才,关键是能否使学生把质朴的黄土文化精神入脑入心。更重要的是,黄土文化的研究、传承、创新更需要大学来系统完成。延安大学几十年来,十分重视此项工作,在研究、传播、创新等方面积累了大量的成果,责无旁贷地承担了这项历史使命。

二、重视黄土文化建设,机构健全,队伍精干,已形成研究传播合力军

黄土文化是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也是一个亮点和特色。几十年来,历任学校领导都十分重视挖掘、研究陕北黄土文化,始终把她作为培养师生人生观、价值观的一个方面,通过黄土文化的熏陶,使广大师生传承一种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在19世纪3040年代,老延大、老鲁艺的师生的,挖掘陕北黄土文化精髓,结合革命战争题材,创作了《白毛女》、《挂红灯》等优秀的歌舞剧,诗人李季以信天游的形式创作了长诗《王贵与李香香》。改革开放以来,延安大学更加重视陕北黄土文化研究和传播,一是丰富黄土文化内涵,把陕北民歌、陕北秧歌、安塞腰鼓、陕北剪纸和陕北民俗文化研究传播作为校园特色文化来建设;二是成立了陕北历史文化研究院、陕北民歌研究中心、陕北非物质文化研究所、路遥文学研究会等科研机构,专门从事黄土文化的挖掘研究工作;三是成立了陕北民歌协会、陕北剪纸协会、陕北秧歌队、安塞腰鼓队等社团,从事黄土文化的演出、传播工作;四是培养和吸引了一批高层次的研究队伍、高水平的演出队伍,涌现出高长天、张小兵、刘蓉、梁向阳、裴小旗、周晚峰、贾四贵等教授专家,研究传播陕北黄土文化;五是建设了陕北民俗馆、路遥文学馆、校园陕北民歌大舞台、星海大剧院等楼堂会馆,进行陕北黄土文化的演出和展览;六是陕北民歌、秧歌、安塞腰鼓、剪纸等课程已列入音乐、美术、体育专业学生课程,成为必学必修的素质课;七是延安大学国家大学生素质教育基地也把唱陕北民歌、打安塞腰鼓、扭陕北大秧歌、学陕北剪纸作为当代大学生素质训练课。黄土文化研究传播在我校已形成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广大师生的重视下、参与中,正在主导校园特色文化建设,凝炼着大学精神的创新。

第三部分  多彩的黄土文化和丰硕的成果

近年来,在学校党委的重视下,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开展了一系列研究传播活动,使黄土文化成为学校校园文化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一、陕北民歌唱响黄土大地

陕北民歌是陕北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自编自唱、自娱自乐所创造出来的一种悠扬嘹亮、粗犷豪放的地方民歌,在全国民歌中最有影响力,她传承着一种人们对爱情的追求、真情的流露和热情的挥洒,体现一种扎根山区、自强不息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影响了一代代青年大学生。1996年我校鲁艺学院音乐系开设陕北民歌专业课程,2005年,延安大学全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把陕北民歌作为大学生素质训练课。为了加强对陕北民歌的挖掘、整理、创新,从2005年开始,学校陕北民歌研究中心就组织专家、教授深入陕北田间地头进行民歌采风,采访民间艺人近400/次,共收集整陕北民歌3000多首,陕北说书500多篇。《陕北民歌精选》、《陕北说书精选》就是由我校孙鸿亮博士、程琴主编,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两部专著。这两部著作出版,较为完整地记载了陕北民歌和陕北说书曲目,填补了陕北民歌和陕北说书精品空白。

同时,学校十分重视陕北民歌在广大师生中的普及工作。为了做好这项工作,2005年学校成立陕北民歌百人合唱团,20084月,学校成立陕北民歌协会,专门负责全校陕北民歌推广普及工作。20081217,延安大学首届陕北民歌大赛在延安电视台现场直播,这是一台高水平、高质量的晚会,体现了延安大学师生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轰动。20081226,延安电视台就延安大学如何研究传播陕北民歌对校党委书记刘建德进行了长达40分钟的专访。近几年,我校师生参加了全国陕北民歌演出和比赛10多次,2009年延安电视台春节晚会、陕北民歌大舞台启动仪式、延安市“三八”妇女节晚会、世界水日专题晚会,我校师生均登台献歌,通过电视媒体充分地展示了延安大学师生风彩。陕北民歌百人合唱团曾参加校内外演出200余次。418,由延安市委、市政府、延安大学三家举办的“陕北民歌大舞台——走进延安大学”大型演唱会在我校广场举行,延安电视台现场直播,延安大学40多名师生参加演出,两万名观众观看了演唱会,把陕北民歌推向高潮。

二、陕北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研究与传播

陕北历史文化、民俗文化是陕北黄土文化的根基。1988年以来,我校历史文化学院、陕北历史文化研究院、陕北非物质文化研究所就陕北历史文化、民俗文化进行系统的研究。1992年,出版了《沧桑圣土》,2005年,高长天、张小兵编著的《陕北历史文化述略》、《陕北历史文献撷萃》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同。近年来,学校师生发表了陕此历史文化、民俗文化方面的论文50多篇,主持国家课题1项,开设课程3门,举办学术讲座150多次,参与地方文化建设项目7项。2008年,我校投入200多万元建设了陕北民俗馆,馆藏陕北民俗器物上万件,已成为陕北最大的非物质文化展馆。

路遥文化现象是典型的陕北黄土文化代表。近20年来,延安大学对路遥文化与文学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成立了路遥文学研究会,编写《路遥文学研究》期刊,出版了《路遥研究》、《路遥纪念集》,发表有关路遥研究学术论文200多篇。同时,学校于2007年建成了路遥文学馆,以翔实完整的资料,生动感人的表现手段,紧紧围绕路遥“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的人生主题,全面而系统地反映路遥短暂而不平凡的人生历程,以及其辉煌的文学成就。

三、陕北剪纸进入课堂

陕北剪纸是黄土高原民间艺术之花,是广大劳动人民对大自然的热爱,通过古今人物、花草动物的艺术创作,对美好生活的憧景和艺术的追求。从1996年,我校将陕北剪纸列为鲁艺学院美术系美术专业必修课。同时,成立了剪纸协会,有500多名会员。在师资上,我校拥有剪纸艺术世界级大师贾四贵、裴小旗。他们不仅培养学生,还进行剪纸艺术的研究和交流,曾多次出访美国、欧洲等地进行剪纸艺术交流,他们的作品也世界各国博物馆收藏,积极地推动着对外交流,引领着校园优秀文化的潮流。

四、激情的安塞腰鼓,奔放的陕北大秧歌,使校园文化充满无限的生机

独具魅力的安塞腰鼓象掀起在黄土地上的狂飚,展示出黄土高原西北汉子朴素而豪放的性格,彰显着独特的艺术个性,从1994年,我校体育学院成立之始,学校就将安塞腰鼓作为体育专业学生选修课,到2004年,又列为必修课,进行系统地传承和教授此项活动。2005年,学校成立了安塞腰鼓队和陕北秧歌队,体育学院、人文学院、文学院、附属医院分别组建了100人的秧歌队,逢年过节,重大活动,奔放的腰鼓打起来,大秧歌扭起来,使校园文化充满传统文化的生机和活力。2005年,在全国纪念冼星海先生诞辰100周年文艺晚会上,延安大学的腰鼓队、秧歌队登台献艺,《光明日报》、《陕西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网、新华网对演出进行了全面报道,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第四部分  几点经验和做法

延安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本着立足地域文化资源优势,突出个性品质,打造特色品牌的工作思路,几十年来,经过坚持不懈地探索和实践,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和做法。具体如下:

一、凸现黄土文化精神魅力,在实践中让学生养成求真务实、自强不息的品格

依存于文化底蕴深厚的黄土文化并从中汲取营养是延安大学培育大学精神的社会基础。学校通过成立研究机构、社团,组织研究力量、演出人员,举办丰富多彩的黄土文化活动,来凸现黄土文化精神魅力,使广大师生在黄土文化的熏陶中,不断地养成一种求真务实、自强不息的品格。这对进一步弘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扎根老区、奉献基层”的延大精神,丰富大学文化,提升大学品味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二、拓展校园文化空间,向社会实践延伸

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引导学生走出校门,向社会学习,向实践学习,了解国情、民情,把书本知识同实际结合,用知识和能力服务社会的一种重要教育方式。

近年来,学校坚持不懈地开展内涵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使之成为学生受教育、长才干、炼能力、做贡献的一条重要途径。延安市作为旅游城市,每年举办一系列节庆、大型会议和旅游文化活动,我校积极组织师生参与服务,学校还直接承担很多具体项目。对学校来说,积极融入地方,增强了为地方服务的功能,提升了学校的地位和影响力,对学生来讲,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学到了课堂上所学不到的有用知识。

三、坚持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的统一

校园文化建设,广大青年学生是主体,又是校园文化培养教育的主要对象。大学作为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的摇篮,无一例外地把“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作为目标追求。充分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思想,鼓励学生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发展自己的个性,从而形成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同时,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延安大学在黄土文化建设上,依靠教师的主导作用,老师教书育人,言传身教的实际表现,为学生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四、校园文化建设要做到传承和创新的统一

校园文化建设对陕北黄土文化有很强的认同性,弘扬和继承这种区域传统文化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也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黄土文化所包涵的吃苦耐劳、开拓进取的奋斗精神,在今天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对青年大学生是很好营养。但任何一种传统文化都必须在传承、选择、批判、吸收的基础上实现超越和创新。校园文化建设着眼于培养时代新人,就必须将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让青年大学生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第五部分  结语

延安大学校园文化以黄土文化为特色,以陕北民歌、陕北剪纸、安塞腰鼓、陕北大秧歌为载体,建立黄土文化研究、传播平台,组建一支高水平的研究传播队伍,形成一种寓教于乐、轻松愉快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一系列的教学、研究、实践活动,黄土文化深深地溶入了校园文化建设中,使广大师生养成了黄土般淳厚的品质和高原般宽阔的胸怀;丰硕的研究成果和高水平的演出技艺影响了一代代延大人,同时也引领着全国陕北黄土文化研究传播潮流。

(该成果荣获2009年陕西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教育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优秀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