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

【2010年延安大学优秀校园文化成果】

编辑:浏览数:发布时间:2014-06-02

 

红色文化显特色  延安精神铸校魂

 

霞光辉耀

红旗飘扬

校歌在延大的上空唱响

延大踏着这样的歌声,步伐豪迈

在战火中诞生

 

七十年前

当侵略者的铁骑肆意践踏在中国的土地上

热血的男儿

不让须眉的女子

从祖国的四面八方

汇集到红旗招展的山冈

将革命的根植在了艰苦的高原上

由此

一座中国革命的神圣殿堂——延安大学

诞生在孕育共和国的母体之上

……

当延大师生在建校70周年庆典晚会上深情地歌颂母校的荣光时,在场的所有新老延大人都被深深地感染了,他们为自己身上流淌着的红色血液而自豪,他们深信延大的红色文化基因必将得到一代又一代的传承。

延安大学是由毛泽东同志亲自命名、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这所红色大学的历史可以上溯到1937年。在艰苦的战争岁月,延安大学努力贯彻学以致用的方针,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专业人才,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为新中国的繁荣和富强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和特殊的政治地位。

如何让这所充满荣光的大学,在21世纪依然能保有自身的优良文化基因。我们认为良好的校园文化必须体现时代进步特征和学校自身的特色。延安大学应充分发挥地处延安的优势,充分发挥自身所具有的深厚历史文化积淀,坚持不懈地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延安精神教育。因此,修复红色文化基因,激活延大校园文化,彰显红色文化特色,传承延安精神,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再创延大新辉煌,已成为当代延大人的神圣使命。

一、红色文化显特色

红色文化是我们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革命文献、文物和革命战争遗址、纪念地以及凝结在其中的革命精神、革命传统等。延安、及延大的红色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是我校开展校园文化的宝贵财富。然而,面对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益活跃,各种社会思潮蜂拥而起。如何让新一代大学生传承和弘扬以延安精神为核心的红色文化,成为延安大学教育教学工作又一项重要课题。为了抵制各种不良社会思潮的入侵,净化校园文化,延安大学一直重视红色文化基因的修复、再造工程,力求用红色文化彰显校园文化特色。

(一)建设独具特色的校园红色文化景观,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和环境

延安大学诞生于抗日的烽火岁月中,抗日战争时期,延安大学肩负着培养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各条战线上急需人才的历史重任,为共和国的诞生培养了一大批精英。当时,全国各地的爱国青年满怀报国热情,闯过重重封锁,跋山涉水,来到延安这块火热的革命根据地。而延安的条件十分艰苦,缺衣少药,住的是土窑洞,吃的是小米饭,喝的是南瓜汤。就是在这样的艰苦岁月里,延安大学师生锻炼了革命意志,形成了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

在延安大学,吴玉章、周扬、江隆基、李敷仁等先后担任过校长,徐特立、成仿吾、李维汉、李强、乌兰夫、林伯渠、艾思奇等先后担任过前身院校和所属学院的院校长,茅盾、何其芳、周立波、艾青、沙汀、吴伯箫、贺敬之、吕骥、贺绿汀、冼星海等曾经担任过教员或者重要行政职务。爱国青年们在这所革命大熔炉里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成为民主革命的生力军及新中国建设的栋梁之材。建国以后,曾经在延安大学工作或学习的师生中,李鹏、叶选平、布赫等30余人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武衡、彭士禄等16人成为两院院士,300余人成为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更有一大批人成为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和教育家等,他们都是建设共和国的精英。

延安大学充分利用这一红色人文资源,在校园了建设了的毛泽东题词石、胡锦涛题词石、郭沫若题字碑、吴玉章雕塑、江隆基纪念碑、路遥雕塑、院士浮雕墙、八大前身院校纪念墙、窑洞大学建筑群等人文景观;以延大知名校友的名字命名了校园道路和教学楼;并依据19371023毛泽东主席为陕北公学题词:要造就一大批人,这些人是革命的先锋队。这些人具有政治的远见。这些人充满着斗争精神与牺牲精神……并将新建的校园广场命名为“先锋广场”。经过科学规划,统筹设计,现已形成既具有传统特色,又有时代精神,布局合理,独树一帜的校园建筑风格,创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和环境。这些独具特色的校园红色文化景观,陶冶了大学生的情操,升华了大学生的理想。

(二)重修校史、校史馆、路遥文学馆,激发大学生热爱母校的真挚情感

为了使延大学子更好地了解学校建校历史和办学成绩,真切感怀先辈的奋斗历程,感受学校深厚文化底蕴,充分激发学生努力拼搏、积极进取的精神,延安大学重修了校史、及校史馆、陕北民俗馆和路遥文学馆“三馆”。

新建的延安大学校史馆是一座内容丰富,功能齐全,特色鲜明的现代化的展览馆,风格庄重、恢宏、典雅,不仅陈列了学校早期的办学照片、实物、蜡像等,另有半沉降式校本部沙盘一个,还有幻影成像、虚拟翻书等高新设备。通过使用声、光、电的现代化工具,全面而形象地展示了延安大学70年的辉煌历史,浓缩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高等教育的历史,充分宣扬延安大学校史馆的良好的氛围和历史文化气息。参观“三馆”已成为我校新生入学教育系列活动的重要内容,使他们成为延安精神的学习者。这项活动的开展增强了广大新生的主人翁意识和归属感,为他们今后努力学习,积极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传唱延安大学校歌、红色歌曲,升华广大师生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

延安大学每年都要举办红歌会。红歌会以院系为单位,不仅要求学生踊跃参加,而且动员广大教职工广泛参与。传唱延安大学校歌是这一活动的一大亮点。延安大学校歌皆由老一辈革命家作词谱写,激昂高亢的旋律和催人奋进的歌词体现着延安精神的内涵本质。在重大节庆活动和新生进校延大都会组织合唱比赛,延安大学校歌是必选曲目,而学唱校歌也成为每一位延大学子的必修功课。延安大学校歌既洋溢着严肃活泼的集体主义的乐观精神,又充满慷慨激昂、一往无前的战斗豪情,表达了献身革命事业的决心和对革命取得胜利的信心。延安大学校歌的高潮部分唱道:为挽救祖国危亡,为争取民族解放,延大的英雄儿女贡献了革命的青春和力量,前进呀前进,革命的熔炉,永放光芒;为祖国繁荣富强,为人类美好理想,延大的英雄儿女正献出全部的热和光,前进呀前进,革命的传统,永放光芒;努力学习团结奋斗,把延安精神发扬,新世纪美好的远景已显现灿烂的曙光,前进呀前进,延安的精神,永放光芒。随着延安大学校歌、及红色歌曲在红色大学的唱响,红色歌曲所蕴涵的红色精神和红色文化也必将在红色大学中继续传承和弘扬,广大师生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必将集结和升华。

(四)重视对延安学、延安精神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赋予延安精神全新的意义

自建校伊始,学校就高度重视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对延安学、延安精神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从未间断。成立了中共党史研究院、延安学研究院等研究机构,培养了一批从事延安精神研究的专家学者,涌现出刘建德、高尚斌、郭必选、杨延虎、任学岭等一批专家和学者。他们的研究成果在理论界、学术界独树一帜,享有较高声誉。这种研究从新的高度、新的视角入手,同时赋予延安精神全新的意义,研究成果引起了全国思想理论界的广泛关注。延安精神研究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理论高度。从这一时期开始,全国延安精神和延安学研究领域的主要概念、基本体系和代表性观点,大部分是由延安大学学者和专家提出来的。截至目前,学校共出版延安精神研究方面的专著40余部,发表论文300余篇,拍摄电视片5部,其中获国家、陕西省及解放军总政治部奖励21次。充分发掘并利用宝贵的红色文化资源和延安精神资源,是我校开展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独一无二的宝贵财富。

二、延安精神铸校魂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是一座挖掘不尽的历史宝库,伟大的延安精神,是我们党和民族的强大精神动力。1998910江泽民总书记为延安大学题词:“用延安精神教书育人,为科教兴国造就英才”。延安大学坚守这一指导思想,不仅是延安精神理论的形成者,又是新时期延安精神的传播者和实践者。

(一)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办好六大教育基地

延安大学是全国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基地、陕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陕西省大学生延安精神教育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研修基地和教育部机关党校培训基地。学校依托六大教育基地,创办窑洞大学泽东干部学院,充分发挥面向全国的革命历史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的功能,使其成为新时期延安精神的传播中心。

延安大学把延安精神教育当作责任,也当作义务,在抓好本校师生教育的同时,还充分利用学校和延安的历史资源及人才优势,不断拓宽延安精神教育的范围,扩大延安精神教育的社会影响。截至目前,延安大学已接待了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300多所院校的10万多名师生,进行革命传统和延安精神教育。

(二)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搞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

为了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式多样、生动活泼,我校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搞好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成效显著。我校每年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祖国、社会、人民与我”主题演讲、“延河论坛”大学生辩论赛、“红歌会”、“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知识竞赛等系列活动,并常年坚持主题团日活动和双休日校园文化活动、以及重大纪念日、节假日开展特色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等。这些活动既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又使广大学生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成为延安精神的传播者。

同时,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组织青年志愿者积极开展帮贫助残、便民服务活动。节假日开展“三下乡”支援者服务活动,多次受到国家和省上的表彰奖励。我们开展的“手拉手”活动,为山区小学义务授课、义务讲解等均受到了好评,见到了实效。通过实习(见习)、社会实践等实践教学活动,在实践中践行延安精神,使我校学生成为延安精神的践行者。

(三)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推动陕北文艺事业的进一步繁荣

为了弘扬革命文化,推动陕北文艺事业的进一步繁荣,延安大学遵循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注重文化艺术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延大鲁艺学院师生创作的情景剧《小二黑结婚》、舞蹈《母亲黄河》、陕北说唱、秧歌剧《兄妹开荒》,演唱经典革命歌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和《绣红旗》,以及陕北民歌《哪达达也不如咱山沟沟好》等,朗诵延安大学校友、著名诗人贺敬之的诗歌《回延安》。2009621由陕西省教育厅举办的庆祝建国六十周年爱国歌曲大家唱——教育系统祖国万岁歌咏比赛中,延安大学民歌合唱团荣获一等奖。红色歌曲在红色圣地的红色大学中唱响,红色歌曲所蕴涵的红色精神和红色文化也必将在红色大学中继续传承和弘扬。

(四)设立“大学生文化素质与延安精神教育”等课题,对师生进行延安精神教育

我校一直以来都很重视对师生进行延安精神的教育,精神是一种无形而坚韧的力量,特别是像延安精神这种历经战火和时间考验的精神更是历久弥新,它会沉淀于我们心的深处,在无形中激励我们,引导我们前进的方向。在现代社会中,浮躁、虚假、享乐等不良风气逐渐泛起,作为具有光荣历史的红色高等院校,我们就更应该以强大的精神内涵充实自己,当好时代的中流砥柱。所以,延安精神的教育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对我们每个人都有益的精神教育。我校通过设立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子课题,进行专题研究。已设立了“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研究”、“大学生文化素质与延安精神教育”等课题。

(五)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把延安精神和革命传统教育进一步系统化、科学化

多年来,延安大学一直致力于延安精神的研究与教育,延安精神和革命传统教育进一步系统化、科学化。学校将参观革命旧址,请老红军、老八路、老校友做报告和开展校史教育作为对学生进行延安精神教育的切入点,与延安革命纪念馆、延安新闻纪念馆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与延安“八一”敬老院保持着密切联系,成立了延安大学校友总会及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校友分会,筹建了校史陈列馆,编写了校史,创作了弘扬延安精神的校歌,确立了“立身为公,学以致用”的校训。

三、继承红色文化遗产,再创延大新辉煌

延安大学从建校之日起,就肩负起了民族解放、民主革命和新中国建设的伟大使命。在七十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延安大学始终坚持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不断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扎根老区、乐于奉献”既是延大精神,又是学校培养人才的目标。“立身为公,学以致用”,“养成学员的伟大品格”,是延安大学办学的第一理念。首任校长吴玉章在首届开学典礼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延大的教育目的“不但在专门技术和知识的获得,且更应注意养成学员的伟大品格”,“延大不应当只是学科学的学校,更应当是学做人的学校”。革命战争年代的办学实践证明了吴玉章校长办学理念的正确性。

新的历史时期,延安大学依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和窑洞大学,结合特色学科专业建设,用延安精神教育学生,着力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基础厚实、为人诚实、工作务实、作风扎实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迄今,延安大学为国家培养了十余万名各类优秀人才,他们遍布于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其中的绝大多数人默默奉献在文教卫生和工业生产的第一线,90%辛勤耕耘在西部地区。延安大学始终与共和国同呼吸共命运,其发展史无疑是中国共产党高等教育史的缩影,同样也是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史的缩影。

延安大学正以全新的姿态行进着,延安大学必将迎来更大的辉煌!

(该成果荣获2010年陕西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教育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优秀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