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之春展特色 红色文化铸灵魂
2013年五月的圣地,草长莺飞,万木争春。
延安大学的校园里,第十五届“校园之春”大学生文化艺术节拉开帷幕。“中国梦·青年志”延河论坛辩论赛、“音为梦想”校园歌手大赛、“读书,让梦想更精彩”读书推荐活动、“筑梦红色圣地”主题书画大赛、“兰蕙飘香、梦想起航”诗歌创作大赛、“青春梦立方”微博大赛等以“中国梦”为主题的系列活动,与“陕北秧歌大家学”、“安塞腰鼓大家打”的红色经典艺术实践活动,各个都精彩纷呈,吸引着众多的学生参与其中。整个校园里青春与梦想同行,艺术与激情共在,无数同学尽情展示自己的青春才华……
节庆式的“校园之春”大学生文化艺术节,是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把用红色文化铸灵魂的教育理念贯穿到各个教学环节中的日常教育活动,共同构筑了我校丰富多彩、具有延安精神特质的校园文化体系。
“校园之春”文化艺术节,点燃学生激情、放飞青春梦想
我校是一所诞生在抗日烽火中的大学,也是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大学。恢复重建后,我校始终坚持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立足陕北、面向陕西、辐射全国,突出地域性与特色性,不断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在我国社会快速转型的1990年代以来,我校在继承自身优良办学传统的基础上,与时俱进,进一步确立了既符合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要求、又切合学校实际的办学指导思想,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保证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校为了增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与针对性,从1999年正式启动了首届“校园之春”文化艺术节,用文化艺术节平台,展示当代大学生精神风貌,发挥校园文化育人功能,推动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建设。
1、青春狂欢式的“校园歌手大赛”等活动,提供学生尽情展现才艺的平台
校园文化节,是青春的狂欢,是梦想的展示。为了有效引导学生投入我校的“校园之春”文化艺术节中展示才艺,多年来,我校各届“校园之春”文化艺术节都要举行“校园歌手大赛”、“相约青春交谊舞大赛”、“兰蕙飘香诗文朗诵大赛”、“书画摄影作品大赛”、“秀我青春主持人大赛”等一系列的赛事,鼓励学生在公开、公正的环境中自由竞争,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发挥才能,鼓励学生脱颖而出。由于赛事较多,学生们大都能找到尽情展示自我才艺的平台,从而获得人生的自信与不断创造的动力。
当然,在艺术节期间,学校还千方百计地组织“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让学生通过专业歌舞团、话剧团等歌舞、话剧的欣赏,陶冶艺术情操,滋养人文涵养。这些年的“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均收到良好效果。
2、“延河论坛”大学生辩论赛,点燃学生思想碰撞的火花
“延河论坛”大学生辩论赛,是碰撞思想火花、明辨是非方向、展示学生才华的重要平台,也是我校“校园之春”文化艺术节的品牌性活动。每届艺术节,校团委都精心设计辩题,使学生交锋思想、明辨是非,提升逻辑思维能力、思辨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引领当代大学生向真、向善、向美,追求真理、努力学习。每届“延河论坛”辩论赛,都能吸引大量学生观看,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情感的陶冶、思想的提升、心灵的净化。
今年五月的第十五届“校园之春”文化艺术节开幕后,校党委宣传部与校团委共同设计了六组以“中国梦·青年志”的延河论坛辩论赛参考题目,鼓励学生在宿舍与宿舍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班级与班级之间、不同年级之间、不同专业之间的进行辩论。目前,“延河论坛”的初赛辩论活动正如火如荼地进行。
真理不辨不明,是非不辨不清。我校学生在每年开展的“延河论坛”辩论中坚持真理,明辨是非,确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弘扬正气、聚集正能量的良好育人氛围,在我校校园里形成。
3、“陕北民间艺术大学堂”活动,让全校学生都参与到陕北文化的学习中
丰富的陕北文化资源,是我校校园文化建设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宝藏。为此,我校在每届“校园之春”文化艺术节中,专门设计“陕北民间艺术大学堂”活动,分别举办“陕北秧歌大家学”、“陕北民歌大家唱”、“安塞腰鼓大家打”的群众参与性强的广场文化活动,吸引全校学生在唱陕北民歌、扭陕北秧歌、打安塞腰鼓的快乐中陶冶性情。这个活动尤其吸引外地与外省籍学生乐此不疲地参与其中。现在,我校的大部分学生都能吼两嗓子陕北民歌、扭两下陕北秧歌、敲两下安塞腰鼓。他们在潜移默化中领悟陕北文化,成为陕北民间艺术的传承者与推广者。
4、“宿舍文化系列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与生活的细节中感受爱的力量
学生宿舍虽小,却是大学生校园学习生活的重要空间。我校每届“校园之春”文化艺术节,都把最基本的根须深扎到学生的“宿舍文化系列活动”中,积极调动最广大的学生真正参与到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艺术节中。这些年,我校历届的“校园之春”“宿舍文化系列活动”中,先后开展了如“宿舍文化小报评比”、“宿舍趣味体育比赛”、“寄给父母的一封信——宿舍文化征文比赛”、“致室友的一封信”、“文明校园手机短信比赛”、“温馨宿舍摄影作品比赛”、“文明家园公寓楼命名比赛”等学生参与性极强的趣味活动,使学生在参与中享受快乐,在快乐中提升情感。
自1999年五月启动了第一届“校园之春”文化艺术节后,我校以展示当代大学生精神风貌、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为宗旨的“校园之春”文化艺术节,已经连续开展十五届了。这十五年来,变的是紧扣时代的文化艺术节主题,不变的却是校园的青春与激情;这十五年来,我校的“校园之春”文化艺术节历久弥新,在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全过程中,起到了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用红色文化为学生的灵魂加钢
在学校教育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为了把学生真正培养成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校利用得天独厚、博大精深的红色文化资源,把用红色文化铸灵魂的教育理念贯穿到校园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
1、在入学教育中,学校通过组织学生参观“三馆”,让新生熟悉学校历史、感受学校文化
我校为了加强学生对学校历史的了解与认知,增强学生的自豪感,早在恢复重建之初,就在陕西高校中较早地建成了校史馆。新世纪里,学校又进行扩建与重新布展。每届新生教育,学校都要专门组织新生参观了解校史。新同学穿越时空隧道,重回历史现场,切身地感受自己的光荣与使命。新世纪以来,我校还投资建成了路遥文学馆与陕北民俗馆。路遥是我国新时期作家中第一个以恢弘的气势和史诗般品格、全景式表现改革时代中国城乡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情感巨大变迁的著名作家,他用文学的方式提供了鼓舞读者向上与向善的正能量。学生们通过路遥文学馆的参观,会更深刻地领悟路遥文学精神,并激发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陕北民俗馆是陕北民俗文化的展示场所,学生们徜徉在陕北民俗的海洋中,用心来体味陕北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对学校的认知感。新世纪以来,学校的“三馆”在校园文化文化建设中发挥了独特作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学校经常组织学生参观延安的革命旧址,让学生在现场铭记历史、感受传统
延安曾经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总后方,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生活和战斗了十三个春秋。目前延安市内有350多处革命遗址,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就有6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多达25处,为全国革命历史文物个数最多的一个地市。延安的革命文化资源还表现独具魅力的垄断性,延安是国务院公布为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还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延安精神教育基地”。守着这样一份优质文化资源,我校各个学院经常组织学生参观延安革命纪念馆,杨家岭、枣园、王家坪等革命旧址,让学生在现场感受革命传统。在组织参观的过程中,各个学院还开展如在张思德墓前学习《为人民服务》讲话、在“四八烈士陵园”祭奠革命先烈、在鲁艺旧址里聆听《黄河大合唱》等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主题团会,引导学生铭记历史、坚定理想信念。
3、学校还把延安精神和革命传统教育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
我校除了抓好专业教学外,还结合地域和特色学科专业建设,加强特色教学,开设陕甘根据地史、延安精神、陕北民歌、陕北剪纸、陕北秧歌、安塞腰鼓等课程,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各个学院也经常请老红军、老八路、老校友作报告和校史教育,宣讲延安精神与革命传统。校团委还组织学生开展“红歌演唱”、“红色经典诵读”等一系列的红色文化比赛活动,让学生在抚摸历史中感受革命意义、在快乐成长中坚定理想信念。
与此同时,我校还以高度的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利用革命圣地的优势,自觉成为新时期延安精神的教育者、传播者,建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国家红色经典艺术教育示范基地等八大基地和“窑洞大学”、“泽东干部学院”两大平台,先后接待了包括港、澳、台地区在内的全国各省、市、自治区300多所大、中学10万多名师生和6万多名部队学员来延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延安精神教育。《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等20多家全国性新闻媒体,进行了多次报道。
校园之春展特色,红色文化铸灵魂。多年来,我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既搭建节庆型的“校园之春”文化艺术节,给学生提供点燃激情、放飞梦想的优质平台,也特别注重在日常教育教学中用红色文化给学生加注精神能量,着力打造具有延安精神特质的校园文化,为培育“四有”新人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目前,我校的校园文化活动内容丰富多彩,社会实践活动富有特色,革命传统教育独树一帜,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学风更加踏实,专业目的更加明确,学生们在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与成才氛围中健康与快乐地成长。
(该成果荣获2013年陕西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教育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