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党所具有的一个显著特征,便是从一开始就强调从思想上建党,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作为我们事业的指南。其中,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十分重要的一条就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和武装全党”。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政治局先后两次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主题进行集体学习,强调要“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指导当代实践。对此,我们必须从应有的高度深刻认识和理解。
一
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其基本内容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基本组成部分,贯穿哲学社会科学的各个学科领域。而在其中,处于最深层次的便是它的哲学。当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创立自己的学说时,批判地吸取了以往哲学史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的积极成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立了被他们自己称为“新唯物主义”的新的哲学。这种新的哲学实现了哲学史上的根本变革,成为一种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从基本特征上说,它是一种辩证的、历史的和实践的唯物主义。它立足于世界观的高度,科学地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和最一般规律,并以实践为基础科学地解决了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成果,便是揭示了社会历史领域的客观规律,以及人类社会从低级形态到高级形态不断演进和发展的必然趋势,从而为人们认识和改造社会的实践提供了根本的方法论指导。正是在这样一种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批判,特别是从政治经济学的层面上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及其运动规律,通过剩余价值学说“彻底弄清了资本和劳动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客观必然性,并对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做出了科学的研究和探讨,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可以说,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学说体系,都是以这一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而建立起来的。
正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这样一种具有根本指导意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我们党才十分重视对这一哲学的学习和运用。学习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就是要把握它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并将其运用于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探索和解决所遇到的重大问题。在以往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正是以这一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革命的特殊道路问题,取得了革命的成功;继而又进行了建设社会主义的艰苦探索,最终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如今,我们要把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继续推向前进,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同样需要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这就要求我们充分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和研究,真正理解和把握这一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性质和功能,还存在着一些模糊的、不正确的认识。有一种观点认为,哲学是一种抽象的理论,与现实实践距离比较远,属于可学可不学的“无用之学”。这样来看待马克思主义哲学,无疑是十分错误的。须知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同于其他哲学,它从一开始就不是一种书斋学问,而是直接面对现实,为实践提供根本性的方法论指导。对于各级干部来说,绝不是可学可不学,而是必不可少的“看家本领”。
二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到现在,已经有一个多世纪过去了。在这一过程中,世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代实践遇到了许多新的重大问题。那么,马克思主义哲学还能否继续适用?如何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探索和解决这些新的重大问题?对于经常遇到的这样一些疑问,我们也必须正确面对和回答。
首先应该肯定,正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所特有的性质和功能,决定了它的基本原理并不过时。我们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哲学史上的根本变革,成为一种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因而它的基本原理并不像其他某些哲学那样,是凭着哲学家本人的主观意愿而随意构建的非科学的体系,而是对客观规律的科学揭示和反映。从逻辑上说,只要这些客观规律还存在,它就不会过时。再进一步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所揭示的并非某些特殊条件下的特殊规律,而是自然、社会以及人类思维等各个领域中最一般的规律,这些规律在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上都普遍存在,并不会因为过了一百多年的时间就发生改变。历史和现实一再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具有普遍的真理性,其所揭示的客观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觉遵循这些规律,就能够获得成功,而背离这些规律,就难免会遭遇失败。
仔细考察一下就可以看出,我们在当代实践中所遇到的各种新的重大问题,并没有超越马克思主义哲学所揭示的客观规律,而是同样需要从这些客观规律出发去认识和解决。例如,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而社会主义实践则经历了不少曲折,进行了各种新的探索。要认识这些新变化、新探索,仍然需要遵循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方法论原则,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去分析,了解这一基本矛盾在当代实践中的具体表现。从根本上说,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正是在于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新要求而对原有的生产关系以及上层建筑做出新的调整。而社会主义的新探索,则是要在更高的层次上促使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这些探索的成败,同样取决于是否真正符合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客观要求。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取得的正反两方面经验,都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在现阶段,随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正面临新的任务和挑战;特别是改革已进入深水区,许多深层次矛盾不断凸现出来,必须攻坚克难,下气力取得突破。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特别是要遵循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应认真研究现阶段社会各个领域的客观实际,真正按照生产力的要求去改革生产关系,按照经济基础的要求去改革上层建筑;只有这样,才能使社会各领域的改革协调推进,最终实现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目标。
我们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继续适用于当代实践,绝不是说它就是最终真理,不需要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历来认为,人类认识的每一项科学成果,都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来说,也同样是如此。在新的实践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哲学也需要不断做出新的发展:已有的原理需要不断完善,并进一步深入展开;同时还要不断增加新的内容,使之得到丰富和拓展。长期以来,我们在这方面已经做了大量工作,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各方面研究不断深化,并取得了许多新的有价值的成果。这些新的成果对于当代实践中重大问题的探索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因而应给予应有的重视和关注。
三
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还必须强调一个重要原则,即应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其基本原理。在有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种种疑问中,有很多都是由于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了解不够准确和全面,简单化、片面化,甚至存在明显的误读和曲解。这种情况,是应该尽力防止和消除的。
必须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是一个有着严密的内在逻辑的完整体系,因而必须从整体上全面认识和把握。作为一种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它首先从彻底的唯物主义立场出发回答了世界“是什么”的问题,阐明了世界的本原以及思维与存在之间的关系;继而辩证地回答了世界“怎么样”的问题,揭示了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以及事物联系和发展的一般规律。而在这一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关注了社会历史领域的问题,突破了这一领域的特殊性给人们造成的认识上的障碍,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创立了唯物史观。与此同时,马克思主义哲学还以实践为基础,科学地解决了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问题,实现了主客体的统一;而它的最高价值目标,则是实现人自身的发展和解放。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这些基本原理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按照自己特有的内在逻辑联结成一个整体,离开了这个整体,就不能正确把握这些基本原理。
不仅如此。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的每一个基本原理,也都有着自己的完整内容和内在逻辑,片面地抽取其中的某些部分,以偏概全或者简单化地加以理解,就必然会损害其真理性。例如,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生产力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的根本地位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根本决定作用,但同时也指出社会各个领域、各个层次之间的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如果只是看到前一个方面,将这一原理简单地理解为只承认经济因素单一决定作用的“经济决定论”,就是错误的了。对此,经典作家专门做过说明,批评这种错误倾向。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了社会历史领域的客观规律以及为这些规律所决定的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同时又承认各种偶然性和主体的选择作用,主张将决定论与选择论、统一性与多样性结合起来。如果片面地理解这一原理,将辩证决定论理解成机械决定论,用僵死的公式去套裁丰富多样的历史实践,就只能导致谬误。
既然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门科学性质的学问,那就必须以科学的态度来对待它。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一定要下功夫深入学习和研究,真正弄懂弄通,而不能停留在只言片语和浅层次的了解上。只有这样,才能正确理解和把握这一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并将其自觉运用于当代实践,有效发挥其根本指导作用。(贾高建作者系中共中央编译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