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稿:党委宣传部 核稿:王江华
本网讯9月3日,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此次纪念活动的主题是:“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纪念大会包括约70分钟的盛大阅兵,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我校全体师生满怀对先烈的缅怀、对英雄的崇敬、对历史的铭记和对和平的珍爱之情,在报告厅、各学院会场、教室等多个场所集中收听收看了大会现场直播。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大阅兵在全校师生中引起热烈反响。
党委统战部部长刘江:观看此次阅兵,我心中涌起无比的自豪感和强烈的使命感。这不仅是国威军威的傲然展示,也是对历史定论不容篡改的庄严宣告,更是对中华民族团结一心、不可战胜的伟大力量的充分彰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只有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才能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作为高校统战工作者,我们将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充分发挥统一战线法宝作用,以更加高昂的斗志、更加扎实的工作,不断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为推进祖国统一和民族复兴伟业作出应有贡献。
稳定办主任兼党办、校办副主任刘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阐释了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必然性,让我们更加清晰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抗战胜利的关键。延安大学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诞生于抗战烽火之中,从陕北公学、鲁迅艺术学院等前身院校起,就始终与党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作为新时代的延大人,我们将承继“老延大”的优良传统,始终心怀“国之大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对我校的重要指示批示为统揽,紧扣“更有特色、更有水平”总目标,对标“弘扬延安精神、勇于改革创新”总要求,围绕第七次党代会“1195”工作布局,按照“3331”总体部署,以深化延安精神强党建“三一”工程为引领,以“三个示范校”建设为牵引,奋力推动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建设再上新台阶,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团委书记申圆圆:在革命圣地同广大团学青年全程观看阅兵仪式,感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挡!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必将胜利!”的时代强音,深受鼓舞与震撼。铭记历史方能开创未来,延安大学的团学干部也要立足红色圣地,肩负起新的育人使命,以构建“红色资源育人示范校”为目标,通过重走抗战路、排演红色经典、开展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让青年在“第二课堂”中触摸历史温度、感悟信仰力量,有效地将红色资源转化为“行走的思政课堂”,让共青团工作助力青年筑牢理想信念之基,引导学生将个人理想融入强国复兴伟业,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凝聚青春力量。
宣传部副部长王江华:纪念大会既是一堂深刻的历史课,也是一堂锤炼党性的思想政治课,更是一堂沉浸式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课。铭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不仅是回顾峥嵘岁月,其意义深远而重大,关乎民族根基、当下发展与未来复兴。作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者,必须当好红色火炬的传递者。我们将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职责使命,以抗战精神为镜,进一步树立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和作风,自觉锤炼“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做好有温度、有深度、有力度的宣传教育工作,为培养具有延安精神特质、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宣传力量。
纪委(监察专员办)综合室主任张军:本次阅兵式集中展示了中国人民军队和国防现代化建设的最新成果,不仅彰显了中国军人过硬素质和作风优良的精神面貌,更彰显了新时代中国焕然一新的国家面貌和中国人民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再次激发了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唤醒了中华民族一路走来栉风沐雨,踔厉奋发的国家记忆。中国军队纪律严明、对党忠诚的品质,同样也是纪检监察机关这支党内纪律部队永不褪色的鲜明底色。作为延安大学的一名纪检监察干部,更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我校的殷殷嘱托,以更高标准、更严纪律要求自己,讲政治、练内功、提素质、强本领,以实际行动诠释对党和人民的忠诚,维护好学校的政治生态,为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崔林立:当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挡”时,全场参阅者和全国人民心中的激荡和激情被再一次点燃。三军将士以排山倒海之势通过天安门前,每一道坚毅的目光都镌刻着必胜的信念,每一件自主研发的国之重器都闪耀着强军兴邦的时代光芒。这是对革命先烈的崇高告慰,是对一切挑衅者的有力震慑,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逆转的磅礴宣言。站在新的历史坐标上,我们当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将今日之豪情化为明日之实干,让新时代的中国自信化作民族复兴路上的铿锵足音。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惠小峰:近代中国,山河破碎,国耻民殇。1945年中国人民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取得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中国人民以巨大的民族牺牲,为拯救人类文明、保卫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今天,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阅兵的盛大气势、老兵的坚定军礼、会场的精心布置,都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对历史的铭记、先烈的缅怀、和平的珍爱、未来的信心。历史承载过去,也启迪未来。新时代新征程,让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团结奋斗。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郭小良:在收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过程中,我收到了一个特别消息,一名在北京工作的新闻学专业毕业生对我说:“老师!我在现场,太震撼了……”我对她讲,我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伟大祖国的繁荣与强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翱翔蓝天的白鸽、人民解放军三军将士铿锵有力的步伐……无不告诉我们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作为教师,我觉得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就是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共同“备”的一堂精彩的思政大课,未来也一定会历久弥新,成为我们重要的育人资源。中华民族的复兴势不可挡,人类和平与发展的事业必将胜利。我将努力做好立德树人工作,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学工部辅导员发展中心主任董阳:缅怀革命先烈、传承抗战精神,展示国防实力、激荡中国梦想,阅兵式是一堂浸润心灵的“大思政课”。高校辅导员要把岗位职责高度融合在立德树人使命中,贯穿学生成长成才全过程,充分认识到阅兵场上的每一个正步,都是国家强大的见证;校园里的每一次谈心,都是育人使命的践行。适逢我校第51期军训开训在即,当青春迷彩遇上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我们要把阅兵传递的“家国情怀”,转化为思政育人、国防育人的生动教材,积极引导青年学生做铭记历史的守望者,抗战精神的传承者,强国有我的践行者,和平未来的推动者。
鲁迅艺术学院青年教师刘羿畅: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大会引发了鲁艺学院师生的热烈反响。学院师生热切关注纪念活动,认真观看阅兵式,那整齐的方阵、先进的装备,让大家心潮澎湃,深感祖国的强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更是让师生们深受鼓舞,大家深刻认识到要铭记历史,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抗战精神。作为老鲁艺传承单位,引吭高歌于抗战烽火年代的《黄河大合唱》,鲁艺师生坚持传承传唱。在这个特殊的时刻,师生们再次唱响这首经典,以激昂的歌声表达对先烈的缅怀和对祖国的热爱。大家表示,要传承鲁艺精神,以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努力学习和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组织员乔鹏真:阅兵式上铿锵的步伐与巍峨的装备,不仅是国力的体现,更是一种历史的回响与文化的宣言。作为一名人文学科教师,我格外关注这庄严场景背后的符号意义与集体记忆的构建。每一支走过观礼台的方阵,都在无声地诉说着一个民族从苦难到复兴的叙事。我们展示武装,不是为了宣扬武力,而是郑重宣誓:历史的悲剧不容重演,和平的底线必须坚守。这恰恰是一种以实力为支撑的和平意志,是以清醒自信面向未来的文明姿态。中国今日的和平崛起,并非偶然。它既源于对历史教训的深刻吸收,也出于对多元共生的国际秩序的期待。阅兵式上展示的,不仅是国防力量的增长,更是一个文明古国以自律与克制书写现代性理想的努力——我们不忘历史,我们更愿成为和平的守护者、合作的倡导者。
马克思主义学院2025级博士研究生廖嘉豪:九三阅兵,既是对过往的凝视,亦是对当下的作答。从铿锵行进的受阅队列到呼啸苍穹的战机梯队,从先辈们以血肉之躯夯实的家国基石,到如今科技兴军锻造的坚实战力,我深刻感受到红色基因绝非虚幻的标识,而是早已渗进民族肌理的精神动能。作为延安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博士研究生,我要把这份厚重力量化作深耕学术的执着信念,践行“立身为公、学以致用”的校训。既要在卷帙浩繁的文献史料中,筑牢专业根基,也要迈开脚步深入基层,解答乡村振兴中的难题,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将个人研究深度融入时代课题,在科研学习中绽放出助推民族复兴的绚烂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