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崔永平 薛飞 核稿:李建雄
本网讯 2022年12月以来,随着新十条疫情防控措施的出台,第一波感染高峰迅速袭来,给医护人员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附属医院面对严峻形势,未雨绸缪,周密部署,集中所有资源,严阵以待,特别是在医护人员大批感染、医疗资源受到严峻挑战的情况下,全院医护人员和干部职工牢固树立并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发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新时代医务工作者职业精神,发扬延安精神、白求恩精神及附院精神,全力呵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迅速开展医疗救治工作,成为延安实施新十条迎接首波感染高峰期间新冠患者救治的中流砥柱。
担当,在人民最需要的时候
2020年以来,不论是武汉疫情期间,还是西安、上海等地疫情期间,附属医院都承担着重要的疫情防控任务,派出多批医护人员援鄂、援西安、援沪、援宝鸡、援榆林,涌现出大批抗疫英雄人物,为我国战胜多波疫情作出了积极贡献。
2022年末,根据疫情防控形势需要,延安市设立方舱医院,附属医院临危受命,再次组建了一支由副院长高爱民、医务部副主任白东昱担任方舱医院院领导,抽调医疗、护理、感控、管理、信息、物资、后勤等114名同志组成的医疗队伍,于2022年12月1日起接诊新冠病毒感染病人,从接诊至关闭方舱运行了21天,共接诊感染者784人次。在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感染者均平稳出舱,无不良事件发生,实现了“感染者零死亡、安全零事故”的目标。
2022年12月,随着疫情形势变化和防控任务的转变,面临解封后感染量的激增,附院领导提早预判,未雨绸缪,作出了积极的应对措施。附属医院急诊科和心脑血管病医院的急诊科冲锋在战斗最前沿,一边接诊救治,一边分流住院病人;将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系统的5个病区和感染病科2个病区收治重症病人,全院内科等其他科室全部纳入迎战序列科室,划分为25个呼吸病区,在呼吸内科专家的指导下,接收随时可能入院的新冠病毒感染病人。
为了使所有科室都能够科学规范救治新冠病毒感染病人,医院先后动员了呼吸重症科和延安市第二人民医院(延安市传染病医院)等专家对全部新编呼吸病区医护人员进行专门培训,同时对全市各县区医院进行轮训,使我市新冠病毒感染病人入院后都能够及时有效地得到救治。为了应对药品、药材紧张的情况,医院动员药剂、设备等医技、后勤保障部门提前进行了救治物资储备调动,全力以赴保障救治工作的有序开展。
针对群众对解封后疫情的恐慌心理,特别是轻症患者不知如何防治等问题,为了方便患者网上问诊,医院及时开通了“病毒性感冒专科病区”,派出专家回答病人的网上咨询,指导患者解决轻症等相关问题。为了减轻医院的工作压力,减少医疗挤兑,2022年12月26日,感染病科高晓红主任再次作了《确诊新冠病毒感染如何有效居家治疗》的科普讲座,在线人数达到3.8万人;为避免交叉感染,缓解参保群众门诊就医交费排队现象,医院积极应对,进一步拓展医保电子凭证应用场景,2022年12月12日,附属医院医保移动支付功能正式上线。
第一波感染来临,好多重症患者首选来到附属医院寻求治疗,一时间附院人流涌动、人满为患,各科室里病床满员。大家都在焦急地等待着医生的治疗。医院针对轻重症患者进行了有效地疏导分流,划分轻症区、重症区、新冠区和普通病区,使入院患者得到了及时有效救治。
“老人被感染了,我们做子女的当然要找医疗资源最充足、救治能力最强的。”一位家属说。经过医生的全力救治,老人已经平稳度过危险期。
附属医院党委书记李小龙说:“新冠病毒感染患者选择我院进行救治,这是对我院的信任,是关键时刻的性命托付,我们决不能辜负延安人民的信任与期望。要调动全部医疗资源尽全力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患者的诊治康复工作作出积极的贡献。”
担当,在患者最危急的时候
白老先生已经82岁了,第一波感染高峰期间肺炎重症合并糖尿病,而且糖尿病史22年。经过一系列治疗,好转出院。86岁的赵老先生,反复咳嗽,气短12年,最近10余天加重,被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危重型,经过呼吸内科的积极救治,好转出院。还有一位90岁的老太太,新冠病毒感染(重型)合并糖尿病、高血压、慢性肾病,呼吸内科、内分泌科、肾内科等多学科协作,通过抗病毒、激素、低分子肝素钙、俯卧趴等一系列支持对症治疗,老太太终于康复出院。同时,在感染病科全体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守护下,感染病科2022年12月收治的61名重症与危重症患者,已有42人康复出院,其中65岁以上24人,80岁以上13人。
急诊科,一个病患数量最多,病种最复杂,抢救任务最重的科室。“鏖战”时刻,在冯传杰主任的带领下,医护人员每日高强度、满负荷运转,顶着巨大的身体和心理压力,用高超的医术和医者仁心的信念,扛起了当下最难熬的疫情冲击压力。
当就诊的队伍一直从急诊接诊室门口排到急诊大厅外时,当各县区及邻近地区的120不断转运来急危重症患者进入急诊科时,当楼道和病房此起彼伏地传来患者痛苦的呻吟声还有患者家属的催促声时,当病区里监护仪、微量泵、呼吸机很快就不够用时,急诊科的医护人员们忘记了白天、黑夜,他们一直在接诊、转运、抢救中循环往复,倾尽全力保障发热患者和急危重症病人的救治,全力守护来院患者的诊疗安全。由于穿着防护服,不吃不喝不上厕所,下班还要书写病历、做心电图、查看患者病情及化验结果,每个人的工作时间都超过了十多个小时。
吴英杰是急诊科年龄最大的大夫,在新冠病毒感染未愈的情况下,提前返岗,坚守第一线。值下午班的那天,由于连续抢救了几名患者,导致她左侧肩锁关节半脱位。
由于新冠病毒主要是呼吸道传播,当社会面放开后,阳性患者大幅增加,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作为抗疫的前线科室,受到极大冲击,院领导和大主任许瑞彬第一时间统筹安排,调集精兵强将,严阵以待;医护人员虽被感染依然“轻伤不下火线”,竭尽全力抢救危重患者,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
然而自2022年12月23日起,住院患者人数激增,每天床位都处于满员状态,一半以上是70岁以上的高龄患者,三分之一为危重患者。由于病毒传染性强,很短的时间内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感染就超过了50%,加之高强度的连续工作,许多医护人员相继病倒,但是新入院的危重患者却丝毫没有减少的迹象。常晓红主任、杜延玲主任、张彩莲主任、白智远主任等带领科室人员,克服种种困难,每天坚持在病房安排工作,查房、指导,解决各种问题,争分夺秒地抢救各类急危重症患者。
随着高龄患者和急危重症患者的增多,抢救工作进入了“白热化”。许多医护人员放弃了核酸检测,只要无症状大家就坚持在岗,援藏医生高建全更是带病提前返岗。每一名护士都向险而行,展现出了“不破病毒誓不还”的无畏精神。一次次累倒,一次次又爬起来继续战斗。
2022年12月以来儿科一病区出院患者234人,其中出院阳性患者96人,最多一天接诊惊厥、重症肺炎、喉炎、脑炎等阳性患者17人,随着阳性患儿大量的收住院,医护人员感染骤增,出现严重的战斗性减员。儿科大主任高春燕与李元霞主任等紧急调整方案,二、三病区主动承担起了部分重症病人的救治。
1月8日23时,妇科编制为呼吸二十一病区,开始收治新冠病毒感染合并基础疾病患者,至第二天6时就收治了13名,到1月9日15时已收治29人,其中70-79岁3人,80-89岁3人,90-92岁1人。呼吸内科王莉副主任对重症患者进行指导治疗,并在床旁教患者如何正确“趴着睡”。高成英主任和护士长带领病区医生、护士认真学习操作规范,指导患者进行俯卧位通气,改善其临床症状,促进早日康复。
疼痛康复医学科1月3日短短一天收治患者28人,其中危重患者8人,70岁以上患者9人,转出2人抢救成功,1人放弃抢救出院。这是3年来最艰难的时候。全科医务人员带病坚守,“轻伤不下火线”,开启白+黑工作模式。高东梅主任、艾芳护士长带病坚守岗位五天四夜,米宏义副主任新冠病毒感染第3天忍受着病痛坚守岗位,栾彦军副主任新冠初愈立即返岗承担二线工作,杨春琴技师长带病守岗10余天;武小岗医生新冠初愈,连续守岗72小时没有回家;郝龙医生新冠病毒感染第4天,在家里的老人孩子高烧需要照顾的情况下,仍然战斗在一线;段明明医生、袁景和医生虽然没有被感染,但是一直坚守在岗;拓慧医生在家中有年迈老人住院的情况下依旧在岗;张勇医生感染未愈、何海燕医生感染第5天就回到了科室继续战斗……被感染后仅剩9名护士带病上岗,其中艾芳护士长感染后身体一直虚弱,又逢3岁的儿子也高烧不退,哭着喊着妈妈回来,她满含眼泪却没有办法照顾儿子,因为在科室里还有28名患者需要她;张晓红副护士长和其他7名护士感染未愈,在浑身无力的情况下一直坚守岗位,超负荷、超强度连续作战,人均每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所有工作人员拼尽全力,守护着病人的健康与安全。
无论是附属医院的各科室还是心脑血管病医院的各科室,全院一盘棋,全员齐心抗疫,从疫情防控到防重症、治重症过程中,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心脑血管病医院急诊科张雪花主任、任伟伟护士长穿着防护服,带领急救队伍时刻坚守和冲锋战斗在急诊救治的最前沿。老年呼吸科白智远主任、李志华护士长带领科室全体人员始终处于紧张而有序的战斗中,同时耐心地指导全院各科室的新冠病毒感染会诊工作。
附属医院心脑血管病医院全科医学科主任医师成涌是一位在一线工作近40年的呼吸科医生,在2022年初老年呼吸科全科医生大多隔离,2022年12月全院医护人员大多感染了新冠病毒的情况下,他就无畏无惧、逆向前行,义无反顾地从家中返回医院,为住院病人诊治病情。2023年1月3日,他又再次主动接诊阳性病人,在自身感染新冠病毒、肺部感染的情况下,输着液体,还在解答医护患的咨询。
担当,在减员最严重的时候
随着阳性患者增多,根据国家防疫政策的调整与优化,附属医院新冠感染防控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紧急开会,研究如何实现工作重点从防感染向防重症治重症转变,针对新形势,研究新对策,紧急安排,紧急部署,全院一盘棋,统筹收治新冠患者。
1月6日,附属医院党委书记李小龙、院长白茫茫召集普外科主任、护士长作出统一部署安排,要求各科室提前备好物资,收治新冠病毒感染患者。
腺体血管外科从改编为呼吸病区的次日早上7点开始,迅速收治新冠病人,同时还收治科室专科病人,当天专科手术3台,截止当天下午4时,已经收治25位急诊患者。部分医护人员拖着虚弱的身体也立即投入到紧张的战斗中去,没有半点迟疑和推脱。
泌尿外科从改编为呼吸病区的下午3时开始收治新冠病人,病人数迅速地猛增,全体医生和护士听到通知火速赶到科室,勇敢地承担起这份责任。在高继学主任和李义副主任的安排下,根据学习新冠患者救治第九版、十版的基本知识,全体医护人员有序地接诊,并做好对症治疗处理。截止22:30分,除本科室专科患者外,共收治20名新冠病人。
在大量的重症患者涌入医院后,附属医院心脑血管病医院医护人员大量被感染。在严重缺员的状况下心血管中心高峰主任和刘瑞护士长紧急召开线上会议,决定合并病区,首先将心律科定为阳性患者病区,由常文雄副主任和王小艳护士长负责立刻接收新病区,开始收治患者。
导管室灯火通明,刘卫生主任医师、兰艳丽副主任医师、李江医生在开通一个三支病变的患者,刘卫生发着烧,她那“小身板”穿着30斤的铅衣,白天还说嗓子像刀片割,晚上就去为阳性患者做手术,不愧被称为心血管界的“铅衣玫瑰”。曹杰副主任医师自己发着高烧还在日夜不停地照顾病人,自己父亲病逝也没能及时回去探望;闫娜医生在自己感染的情况下,强忍不适,做好双重防护继续接诊病人,在症状不断加重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工作,直到实在扛不住,在主任护士长再三劝说下才回家休息。刚从方舱回来的吕甜护士也带病上岗,高珍护士拖着高烧的身体穿戴着防护服来顶替夜班,张霞护士刚好点就主动请缨复岗,刘玉娟护士有着6个月身孕都没有缺席,常文雄副主任和冯小智医生每天穿着厚重的防护服,拖着虚弱的身体救治病患。
医院的心内科、神经内科等也改成了“呼吸病区”,科室的同事们不分昼夜地奋战在门诊、病房、手术室……
因为急性心梗的黄金救治时间仅有120分钟,冠心病一病区的白怀生主任,在身体没有完全恢复的情况下,连续做了3台急诊手术,第二天已经累得无法起床;李飞主任近20天过去了,核酸还未转阴,仍然在防护中诊治患者;李晓莉主任,哪里忙碌哪里帮,用虚弱的身体在硬撑着工作;还有冯逸清医生,家里有被感染的2岁女儿和仍在发烧的妻子,自己发烧到39℃多的时候接到科室电话,仍然加班加点,没有一丝懈怠;席婷护士长,在结束方舱工作后,第一时间冲上前线,顶替科室症状比较重的同事连续值夜班,一上就是几个晚上。仅在1月2日这天,冠心病一病区共收治患者40人,夜幕降临医护人员仍然在加班,他们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身体努力抵挡着新冠病毒的冲击,坚守着心中的那份责任与担当。
附属医院院长白茫茫说:“解封后的首波疫情冲击,医院的感受是最深的,我们每天都在有条不紊地处理分流患者、增派医护、调配呼吸机等设备资源的紧张工作中。好在我们提前布置,最艰难的情况终于过去了。来院的患者都得到了及时有效地救治,生命安全得到了保障。虽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医护人员几乎全部被感染,但大家轻症不下火线,重症的稍一缓解又强烈要求返岗。好多同志连续作战,一个人担起几个人的工作。还有好多老同志、二线专家、三线专家甘做‘铺路石’,主动站了出来,冲锋在前。我每天都能接到很多医护人员在微信中提出继续战斗的要求,这让我非常感动。经过近一个月的艰苦鏖战,突袭而来的新冠病毒感染救治工作终于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我为他们骄傲和点赞!”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越是面对“大战”“大考”,越能彰显出医者的初心与使命。附属医院全院党员干部、医护人员和行政后勤人员充分发扬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大无畏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克服身体疲惫等各种困难,坚守工作岗位,满足群众的正常诊疗需求,没有辜负市委、市政府、省市卫健委、延安大学及全市人民的信任与重托,坚定不移守好主阵地,以实际行动践行了新时代医务工作者的政治本色、优秀品格和职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