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我校感觉与运动疾病转化医学研究中心科研工作取得重要突破

编辑:王凯 核稿:雷静浏览数:发布时间:2022-07-06

作者:王凯   核稿:雷静


本网讯 近日,延安大学感觉与运动疾病转化医学研究中心(以下简称“感运中心”)课题组在Neuroscience and Biobehavioral Reviews(中科院大类一区Top期刊)上发表题为“Thalamus: Thepromoter of endogenous modulation of pain and potential therapeutic target in pathological pain.”(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5716873/)科研论文。

该论文回顾百余年来疼痛学研究进展,分别论述疼痛学三大理论(特异学说、型式学说和闸门学说)的内容,辨析了临床疼痛学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应用的分离现象。在此基础上,结合课题组发表的系列相关科研成果(15SCI论文),提出以丘脑(MD核和VM核)为启动子(Promotor)介导的痛觉内源性调控时空特异科研假说。同时,课题组创新性提出‘Thalamic MD nucleus cingulate cortex dorsolateral (dl) PAG/dorsal column superficial layer (Laminae I-II) of dorsal horn of the spinal cord’和‘thalamic VM nucleus insular cortex ventrolateral (vl) PAG dorsal lateral funiculus (DLF) deep layer (Laminae IV-VI) of dorsal horn of spinal cord’痛觉内源性调控双特异通路,分别执行痛觉内源性易化和抑制调控作用。

 上述科研假说全新阐释了当前痛觉研究所面临的相关关键科学问题,如痛觉中枢敏化的含义,阿片镇痛-痛敏现象,针刺镇痛与“小痛镇大痛”的区别等,尤其针对病理性痛的临床治疗,该论文进一步提出了“不引起明显痛感”43°C温热物理治痛和翻转“痛觉内源性下行易化和下行抑制激活阈值”的药物治痛新理念。

课题组上述创新性理念为生理学、神经科学、针灸学、康复学及麻醉学涉及痛与镇痛的基础科研及临床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和治疗方案。上述系列论点得到Neuroscience and Biobehavioral Reviews审稿人和编辑的肯定性评价,认为具有科研原创性和新颖性。该论文的发表标志着延安大学“感运中心”疼痛团队科研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其研究成果已得到国际同行专家的认可和关注。

附:“感运中心”是延安大学生理学、心理学、神经科学、中医学、康复学及运动医学等领域教学、学术和科研平台。中心成立以来,科研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连续资助;近5年,中心团队成员先后主持涉及疼痛学研究的3项国自然面上项目和1项地区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