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医学院党委 编发:党委宣传部
第六次党代会以来,学院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和加强党对学院工作的全面领导,遵循高等医学教育发展规律,围绕学校建设特色高水平大学的总体目标,深化改革,守正创新,强化内涵建设、突出又好又快发展、全面提升医学教育质量,学院各项工作实现了新跨越。
——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筑牢发展之基。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抓好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教职工理论学习、组织生活会学习,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持续打造党建特色品牌“白求恩”医疗服务队,服务队先后赴社区、厂矿等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义诊活动50余次,惠民2000余人次。我校“白求恩”医疗服务队在第三届陕西省红十字应急救护大赛中荣获团队二等奖、优秀组织奖。成立医学人文思政宣讲团,讲述延安医学院首任院长马霄故事。此外,结合学院发展实际进行再思考再总结再提升,认真落实“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力求在内容和形式上有所创新,定期开展特色鲜明的主题党日活动(“追寻红色足迹、迎接党的二十大”走进中国医科大学旧址、延安桥沟鲁艺旧址、安塞张思德生平事迹展馆以及“延安精神强党建、立德树人悟初心”走进张思德为人民服务讲话台)。
——心怀责任勇担当,请缨抗疫第一线。在疫情面前,延安大学“白求恩”医疗服务队先后在杨家岭校区、新校区、萃园校区、家和酒店等区域开展志愿服务工作,为全校师生、中小学、后勤保障等累计四万余人次进行信息登记、答疑解惑、发放防疫物资、现场秩序维护等志愿服务工作。教工党员恪循信念勇当先锋,全院教师党员积极参与到研究生考试、核酸检测及校外送医送药等工作当中。学工队伍统一下沉公寓,与学生同吃同住,保持24小时不“下线”,在疫情防控教育、公寓管理、组织学生错峰用餐、有序参加核酸检测、核查管理公寓学生信息及报送疫情相关数据、发放抗疫物资及慰问品、走访宿舍、关注心理问题学生、送外就医及众多生活问题的解决等方面为学生提供全方位、有温度的服务,确保学生有序生活、有效学习。
——全面深化内涵建设,汇聚发展之力。启动了“器官-系统”整合课程教学单循环模式。获批新医科专项教改1项;获批口腔医学专业。以优异成绩通过临床医学专业认证有效期6年。获评韩继明教授主持的团队获得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王璐荣获陕西省教学育人楷模,杨彦玲荣获陕西省“教育世家”称号,张静、高枫、王璐荣获延安市“圣地英才”,韩瑜荣获延安大学“十佳辅导员”。韩继明等五位老师主持的《医学心理学》等12门课程分别获批省级(2项)、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项目;张正祥等6位老师编写的《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等6个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案例获批学校优秀案例;高枫等17位老师指导的《陕西省“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培养”项目实施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以延安大学为例》等17个项目获批学校资政育人项目(参与学生100余人);李飞、王晶两位老师在学校课程思政教学比赛中获得特等奖,赵琳老师获得二等奖。王璐教学团队荣获第三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黄晓旗团队、赵琳团队在全国仿真创新应用大赛获奖。三项作品在第九届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研究暨实验设计论坛总决赛喜获铜奖。设立赵以甦院士奖学金。
——提升人才培养能力,强化发展之本。抗疫期间,完成学院学生的疫苗接种任务和健康监测排查工作。毕业生平均一次性就业率为75.8%,考研率达41%,执业医师一次性通过率达84%。其中,我院学生在“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2021,创新创业类)网评复赛中取得全国二等奖的优异成绩。获得第八届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研究暨实验设计论坛全国总决赛金奖,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铜奖,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国家级三等奖,第九届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研究暨实验设计论坛本科院校总决赛铜奖三项。获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89项、“互联网+”项目18项,其中夏苏雨同学主持的《博抗益康——兽用抗菌技术的突破者》获得2022年“互联网+”大赛国家级铜奖。由张欣等完成、杨彦玲教授和刘晓龙博士指导的项目在第九届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研究暨实验设计论坛西部赛区中获得二等奖并成功晋级全国总决赛。冯禧轩同学在首届人体解剖学教学模型创新设计大赛中获得第一名。
七载风雨兼程,医学院长风破浪,初心不改。展望未来,学院全体师生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一如既往秉承“博学仁爱,精诚至善”的院训,坚决落实“十四五”规划,立足新的起点,团结一心,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以良好的精神风貌迎接学校第七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为推动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教育深度融合和学校更有特色、更有水平大学建设作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