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延安大学委员会2023年宣传思想工作要点
2023年是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决策部署的关键之年,是学校高质量发展和内涵建设的重要之年。全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党的二十届一中、二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思想,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延安精神,不断巩固和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习近平总书记来陕回延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对我校的重要批示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不懈用延安精神铸魂育人,持续探索延安精神“一体两翼”育人实践,全面提升思想政治工作水平,牢牢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深化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传承与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师生的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一、扎实推进理论武装工作。一是聚焦党员干部师生思想建设,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深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对我校的重要批示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好“第一议题”“一学一报”等制度,科学设置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议题,持续创新学习方式方法,发挥好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的“头雁”作用;指导二级党委开展好理论学习中心组、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落实好校领导旁听、列席、指导联系学院党委中心组学习,加强督查检查,提升学习实效;协调学工部、团委、二级学院党委开展好学生理论学习,全面提升学生思想理论素养。二是强化理论宣讲研究阐释,统筹协调校院党政领导干部、思政课教师、教师讲师团成员、辅导员、大学生宣讲团成员等宣讲主力,扎实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伟大建党精神和延安精神线上线下宣讲,推出1-2个特色宣讲品牌,打造“云课堂+微宣讲”系列视频,提升理论宣讲感染力和传播力,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依托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延安精神研究中心等研究平台和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法与公管学院等专家学者力量,加大理论研究阐释,为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提供学理支撑。
二、全面落实落细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一是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紧盯巡视整改和意识形态专项检查“回头看”,巩固整改成果,持续加强督查检查,推进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制度机制落地见效,全面提高意识形态工作水平。严格意识形态监督考核,压紧压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加强对二级单位抓意识形态的主体责任指导、监督与考核,传导全面从严治党压力。二是加强阵地建设管理,注重网上重大主题宣传和重大议题设置,加强网络舆情监测和应对处置,坚持校园网、新媒体内容排查,加强“互联网+思政教育”建设,完善和优化网络育人阵地路径,扎实开展网络育人,确保校园网络成为党领导下的坚强阵地。三是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持续加强网络政治生态治理,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为巩固意识形态阵地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三、全面改进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一是组织召开全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制定《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实施方案》《延安大学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实施方案》,完善思政工作考核机制,推动落实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台账,切实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重要作用。二是持续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充分发挥学校独特的延安精神育人资源优势,全面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组织实施好陕西省“大思政”建设均衡发展示范高校、陕西省高校“一校一品”创建项目、陕西省“大思政”系列精品课程建设项目;承接好全国大学生延安精神教育项目,支持“延安时期高校劳动教育伟大创举”精品课程建设、延安精神特色微课视频制作,开展延安精神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理论研究、教育调研、实践活动,举办延安精神和大思政课学术论坛、研讨会等;积极策划选题论证,有效提高全省高校网络思政项目中标率。三是统筹推动落实《中共延安大学委员会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实施方案》。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把高质量开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作为重中之重,着力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穿融入各门思政课;牵头开展好省级和学校思政课教师“大练兵”活动,协调落实校院两级领导听思政课、讲思政课、联系思政课教师制度机制,会同有关单位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着力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四是持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坚持用延安精神擦亮党史学习教育底色,持续开展“为师生办实事”和特色化、品牌化学习教育实践活动,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走深走实,引导师生传承红色基因,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书写新时代延安大学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四、着力加强正向舆论引导。一是完成校园门户网站改版和功能升级,有序推进二级网站改版,从设计风格、结构布局、符合视觉和心理特征、适应网页的动态特性等方面进行充分论证,确保新网页满足新媒体时代信息安全和宣传需要,更好展现学校特色与文化。二是深入开展正面宣传,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学校高质量发展实践,紧盯学校“强特色”目标,综合运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资源,聚焦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对我校重要批示重要指示精神,纪念抗美援朝胜利70周年等重大主题,积极寻求各级媒体支持,强化内外宣传,全面展现新时代延大师生良好的精神风貌。三是加强媒体平台建设,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发挥好校内宣传媒体作用,办好门户网站、校报、电视台、广播站等,整合各级新媒体资源力量,形成宣传矩阵,弘扬校园舆论正能量,扩大宣传影响力。四是加大对外宣传的力度,加强与地方及中省主流媒体的联系,实施好与延安市融媒体项目合作,建立新闻发布联动机制,及时报道我校改革发展成果,为学校营造良好外部舆论环境。五是着力内外宣传提质赋能,策划好党代会、教代会、毕业季、纪念延河联盟成立四周年、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等学校重点工作宣传,持续推出“优秀校友访谈”“岭上花正红”等系列视频作品,启动校史馆全景式VR制作,在各类省市媒体发布学校宣传报道、文化作品100余件,力争在省级以上媒体平台发布至少40件,全面展现新时代延大师生良好的精神风貌和学校建设发展取得的重要成就。
五是着力加强精神文明和校园文化建设。一是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以争创“全国文明校园”为目标,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按照“巩固、提高、延伸、辐射”的总体思路,进一步充实创建内容,丰富创建形式,完善支撑资料,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各项任务的有效落实,使精神文明建设与学校中心工作和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相结合。扎实开展省级文明校园常态化管理任务,积极配合落实好延安市文明典范城市建设相关工作,为2023年全国文明校园申报奠定坚实基础。二是紧盯“十四五”文化建设目标,推动落实学校文化建设工程,围绕“延安精神教育宣传践行”“红色校史文化传承和弘扬”“红色校园文化品牌项目建设”“延大形象宣传展示推广”“网络文化建设”等五项重点任务,精心策划、协调开展系列工作,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打造体现延大精神、彰显延大特色的大学文化,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丰厚滋养。
六是注重加强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一是顺应适应时代发展,积极推动网络思政专门队伍组建,加强网络文化建设统筹协调力度,推动形成共建共享、互联互通、同向同行的网络育人工作格局,发挥好网络育人功能。二是充实宣传思想工作人员力量配置,强化理论和业务学习,提高宣传部工作人员自身的思想素质,提升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完善内部工作制度,加强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强化行为管理。坚持以提高政治能力为根本,以增强专业本领为关键,以锐意创新为紧要,以培养优良作风为基础,建设一支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