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延安大学委员会
2024年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点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我校重要批示指示精神的深化之年,是全面落实“十四五”事业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贯彻落实学校第七次党代会的开局之年。全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和对我校重要批示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部署要求,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延安精神,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深化延安精神铸魂育人,持续探索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全面提升思想政治工作水平;牢牢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传承与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师生的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一、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入心见行
(一)提高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质效。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的核心内容,定期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制定《延安大学2024年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党委理论学习工作专班,实施二级党委理论武装攻坚计划,落实好“一学一报”“第一议题”,抓实抓细中心组学习,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持续入脑入心、见行见效。
(二)统筹推进党员干部师生日常学习教育。坚持和完善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制度机制。强化理论研究阐释,协调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研究,推出一批理论研究及创新成果,努力在中省媒体上发出更多延大社科声音。创新理论宣讲方式方法,做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常态化宣讲,统筹推进“七支队伍”宣讲走深走实,健全完善领导干部带头讲、专家学者专题讲、网络平台微宣讲、宣讲团队踊跃讲的师生协同联动理论宣讲格局。进一步加大基层宣讲品牌培树,持续打造好“圣地星火”“圣地青马”等宣讲品牌。
二、切实筑牢意识形态安全防线
(三)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和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实好意识形态责任制和正负面清单,扎实开展校内专项排查、自查、考核,强化定期通报、研判,压紧压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加强对二级单位抓意识形态的主体责任指导、监督与考核,传导全面从严治党压力,推动制度机制落细落实。
(四)持续抓好阵地建设和管理。全面加强校内各级各类自办刊物、校园广播、宣传栏等内容审核与质量管理,做好校内各类新媒体平台的登记备案、年审。做好校内各类哲学社会科学活动的审批和备案。坚持常态化网络政治生态巡查,持续净化网络环境。加强网络舆情监测与应对处置,健全完善舆情应对处置研判、通报等工作机制,做好网络舆情周报、月报、专报编发,及时防范化解突发事件、敏感事件网络舆情风险。加强二级单位信息员、网络文明队伍、网评员队伍培训,提升意识形态工作水平,形成维护意识形态阵地的强大合力。
三、持续提升主流思想舆论引导水平
(五)建好用好宣传阵地。完成校园门户网站改版和功能升级,指导二级单位完成网站改版、定期更新维护网站,让各级网站成为展现学校特色与文化的重要阵地。充分发挥“学习强国”“我是延安”“中国高校之窗”等外宣平台的作用,加大延安精神育人特色品牌、典型经验、突出成就的宣传展示力度。积极拓展外宣渠道,加强与中央驻陕媒体、省级媒体、市级媒体的联系与合作,借助对外宣传平台力量多元发声,讲好延大故事,传播好延大声音。
(六)大力营造宣传舆论氛围。加强重大网络主题宣传和议题设置,聚焦重大事件、重要会议和重要活动,做好主题宣传、政策宣传、成就宣传和典型宣传,壮大网上正面声音。大力宣传各单位、各部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生动实践,不断把学习宣传贯彻工作引向深入。组织开展“清朗延大”创建—“筑梦-追光延大人”专题片创作、“微心声”征集展示、“青春逢盛世,摇篮谱芳华”征文、“学党史我分享,铭记初心共奋进”网上党史宣讲接力跑等系列活动,充分展现师生良好精神风貌和学校的良好形象。
四、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
(七)加强党对思政工作的全面领导。健全完善“大思政”体系,召开全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出台《中共延安大学委员会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方案》《延安大学推进落实“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实施方案》《延安大学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实施方案》等思政工作制度,完善定期研究、考核评价机制。
(八)深化“大思政”改革创新。全面落实新时代思政课建设要求,协调推进落实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2023年版)》,持续巩固省级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成果。组织开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5周年成绩展示、座谈会、研讨会等系列宣传活动。协调落实校领导听思政课、“1+N”党政干部讲思政课等重点工作。深化思政课教师“大练兵”活动,协调组织校级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教师“大练兵”和省级展示推荐工作。完善网络文化成果认定办法。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持续拓展协同育人平台,构建多元化“大思政课”体系。
(九)用延安精神擦亮网络思政品牌。持续打造推广“岭上花正红”系列网络思政微宣讲原创品牌,策划制作系列网络思政微课,保障好“薪火延大”“学习强国-同学汇”等媒体平台的高质量稿件供给,利用外宣平台广泛宣传《路遥的世界》《延安》等延安精神原创文艺精品,组织好各类凸显延安精神特色的网络思政项目申报,全面提升网络思政育人实效。
五、加强精神文明和校园文化建设
(十)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爱国主义教育法》学习宣传教育,常态化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宣传教育,抓好《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的贯彻落实,积极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普及、贯彻融入、实践养成。创新开展“网络中国节”“一节一推选”等系列网络文化主题活动,打造一批延安精神特色的优质网络文化产品。持续推进中华优秀文化、陕北文化保护传承与创新,培育一批特色校园文化品牌。完善新老校区校园文化景观、标识标牌体系,建设一批延安精神底蕴深厚、富有校史文化内涵的景观小品。着力加强思想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组织好三秦楷模、身边好人、最美人物推荐和宣传。广泛开展网络文明教育,开展“争做陕西好网民”、网络公益评选等,引导师生文明办网、文明用网、文明上网、文明兴网,共同营造良好立德树人环境。
(十一)持续提升校园文化内涵。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紧盯“十四五”文化建设目标,推动落实学校文化建设工程,围绕“延安精神教育宣传践行”“红色校史文化传承和弘扬”“红色校园文化品牌项目建设”“延大形象宣传展示推广”“网络文化建设”等重点任务,精心策划、协调开展系列工作,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打造体现延大精神、彰显延大特色的大学文化,持续提升校园文化内涵,积极做好陕西高校校园文化成果奖申报。一体推进全国文明校园创建、省级文明校园常态化建设和延安市文明城市创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