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

【2017年延安大学优秀校园文化成果】

编辑:浏览数:发布时间:2017-12-28

马列主义春风化雨 精神洗礼入脑入心


——延安大学长期坚持马克思主义教育效果突显


2016127,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讲话时强调,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办好我们的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办好我们的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高校理论社团要在此时代大背景下,努力发挥应有的作用,通过自我建设和开拓发展,让高校学生真学、真信、真懂、真用马克思主义,让马克思主义真正地入脑、入心、入行,将更多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聚拢到党的周围、聚拢到党领导下的伟大事业的周围。

一、目标与思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回答了事关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和针对性,是指导做好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纲领性文献,对于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抗日烽火中成立的延安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建校80年来,延安大学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学生们在这座革命熔炉里不仅学到了文化知识,而且经受了精神的洗礼,主观世界得到改造,理想信念不断坚定,为自己的人生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对延安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的经验与做法进行总结与推广,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在革命纪念地开展马克思主义教育现场教学)

二、实施方法与过程

1、延安大学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历史悠久,一以贯之,而且注重原著,课程丰富

像一条清澈的河流,迸溅着欢快的浪花,在干涸的高原上不舍昼夜地流淌。从建校伊始,延安大学就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共产主义理想教育作为主要学习内容,设有社会科学研究室,课程包括《社会科学概论》《社会发展史》和《政治经济学》等,讲授马列主义关于社会发展规律的基本知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占据显著地位,学校图书资料中马列主义书籍非常多。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大精深,内容丰富,延安大学在开展马克思主义教育时开发和开设了多种多样的课程,并且注重原著的学习。例如,建校之初延安大学的课程,包括《马列主义》《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等,学生们还按要求自学了毛主席著作和马列原著里的有关文章。



(延安大学教师出版的有关马克思主义教育和研究的书籍)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要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近年来,延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依托延安时期的资源优势,先后承担了国家社科规划项目“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和“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科研任务,专著《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出版后,分别获得陕西省第十二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三等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还获批国家社科规划项目“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信仰建设研究”,其阶段性研究成果通过上党课和不同形式的宣讲渗透于“两学一做”学习实践活动之中。马克思主义教育依靠机构,依托学科,互促双赢,产生了良好效果。2005年,延安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点申报成功;2009年,“延安红色文化资源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被确定为陕西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特色学科。2016年以来,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张志强申报的课题《延安时期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被批准为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常改香的《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与创新》被陕西省教育厅批准立项。

2、延安大学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形式多样,不拘一格,并且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在弘扬延安精神歌咏比赛中演唱具有马克思主义教育内容的校歌)

“霞光辉耀,红旗飘扬,同学们齐声欢唱,歌唱光荣的母校。延大呀社会主义的大学堂,你用马列主义和专业知识把同学们武装,为挽救祖国危亡,为争取民族解放,延大的英雄儿女贡献了革命的青春和力量,前进呀前进!革命的熔炉,永放光芒……”这是《延安大学校歌》的第一段,随后的歌词中,还有“为祖国繁荣富强,为人类美好理想”和“革命的传统”、“延安的精神”的词句。把社会主义、马列主义、民族解放、英雄儿女、革命传统、祖国、人类、熔炉、光芒等“高大上”的词语如此集中地汇聚在校歌歌词里,这在全世界所有大学中大概绝无仅有!而这,就是延安大学。把“马列主义”写入歌词,让广大师生在歌唱中接受马克思主义,也只是延安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形式之一。

延安大学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开展经常性的思想教育,使思想工作落到实处。延安大学学生在学习马列主义著作的过程中,不仅听课、读书、思考,而且展开认真讨论,有时还争得面红耳赤。学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既有教师自编教材,也有来自校外的教材,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讲授、研究、讨论、总结等多种形式,加强师生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增进师生与工农群众的情感,同时结合教学业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将共产主义的理想、理论、精神、道德,以及无产阶级的立场、观点、方法和新民主主义的革命实践,融入培养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坚定政治立场的革命人才全过程,促进了师生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同学们在学习中提高了政治思想觉悟,坚定了理想信念。2016年,在重新学唱《国际歌》和延安大学校歌时,不少同学都激动得热泪盈眶。

与此同时,延安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教师先后受聘于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和泽东干部学院,为来自全国各地的党员领导干部讲授《延安精神及其当代价值》,在延安各革命旧址开展“白求恩与国际主义”等现场教学课程,每年授课100场以上,其中2016年授课120场以上,为领导干部增补了“精神之钙”。

3、延安大学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结合实际,学以致用,并且影响深远,成效显著。

延安大学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和其他特色教育,产生了非同一般的效果。仅从1992年至2015年,延安大学就先后有11名在校学生,从烈火中、冰水里和高压电杆下,抢救了9个孩子和1名妇女;更有一批学生或拾金不昧,或见义勇为,或无私捐献造血干细胞,或一边上大学一边侍奉母亲,或长期以社团组织形式奉献爱心。这些同学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谱写出一曲曲动人的青春赞歌,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做出了榜样,同时也为延安大学增添了光彩。


(在校大学生见义勇为的行为突显了马克思主义教育效果)

2016322晚,延安大学校门外发生一起不法分子先后抢劫商店内两名顾客钱包事件,我校经管学院经济学专业和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三位学生不顾危险,奋力追赶抢劫者,夺回钱包并勇擒不法分子。三位同学的英勇行为,弘扬了社会正气,彰显了当代大学生的青春风貌,促进了校园精神文明建设。201754日,三位同学被延安大学授予 “见义勇为大学生”荣誉称号。

延安大学还组建了以张思德和白求恩名字命名的两支红色志愿者服务队。2016年,这两支队伍在社区服务和文明城市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这两支队伍的影响下,延安大学各级志愿者服务组织义务支教、关爱老人、捐赠物资、扶困助学,服务活动遍地开花,其中“爱心社”被评为陕西省优秀志愿者服务组织,“三农学社”入选全国高校十佳社团。

三、经验、体会与未来展望

延安大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政治教育从一开始就包含了形势和政策教育、党的政策教育、思想品德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等,目的在于使学生形成共同的思想基础和政治立场。在教学方法上,延安大学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观点,强调学用一致,政治学习特别强调理论要联系实际,学生通过学习《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三个来源与三个组成部分》等课程,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共产主义事业是崇高而伟大的。

革命战争年代延安大学坚持开设马列课程,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对于提高全党乃至全军和革命根据地干部的马列主义理论水平,推进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不断胜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全国解放后,我国高等院校普遍设立马列教研室,这是对革命战争年代包括延安大学在内的我党高等教育办学经验与优良传统的汲取和继承。

马克思主义学科是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学科,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支撑学科。延安大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依托资源优势,深化理论研究,针对现实课题,极大地提高了学科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展望未来,中国共产党将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根本指导思想,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作为理论教育的中心内容,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全党。我们要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运用这一智慧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教育全体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延安大学的马克思主义教育,饱含着爱国主义的高尚情怀和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体现了艰苦奋斗、追求真理、不断前进的办学风格,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延安大学办得更有特色更有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该成果荣获2017年全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