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宋前程 核稿:王俊虎 编发:党委宣传部
本网讯 12月19日至21日,“当代美学的论争与建设”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浙江杭州举办。我校副校长王刚带领文学院教师刘鑫、郑守宁及文艺学专业4名研究生应邀参加会议。这是我校文学院师生近两年来第三次组队参加国际性学术会议。
本次国际学术研讨会由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浙大美学与批评理论研究所主办,中华美学学会马克思主义美学专业委员会、延安大学、《浙江社会科学》杂志社协办,浙江大学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编辑部、浙江省美学学会承办。大会采取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邀请国内诸多学者线下讨论,也邀请到美国、英国、俄罗斯、澳大利亚、比利时等多个国家的国际著名美学专家共同参与讨论和交流。
开幕式上,浙江大学副校长黄先海、延安大学副校长王刚、国际美学协会前主席阿诺德·柏林特分别致辞。王刚副校长在致辞中建议:把中国美学的新时代命题,更多地放置在“时、势、机、效”的多维度中作出“系统性思维”的考量,反观我们当下和长远的美学研究与美育建设,呈现美学作为人文学科参与社会发展进程,“改变世界”、“教化人伦”的知识视域。同时,在深化学理研究的过程中,更多地关注当代审美文化的新形态、新符号和新价值,尤其要借鉴审美人类学的知识考古方法,形成关于新时代“共时性结构”和地方性知识的审美阐释。在深入理解新时代政治、历史和审美文化内涵的基础上,着力把审美意识形态的塑形、召唤机制贯穿于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全过程,渗透在人心与人生的教化中,培育和生成全新的美学风格。就如何将延安时期的美学资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统转化为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发展、美育建设的不竭动能和特殊资源,他希望各位专家力抒新见,也诚邀欢迎中外美学界的各位专家来革命圣地延安大学讲学、交流,在回溯我党建构延安“审美共同体、情感共同体和生命共同体”的伟大历史实践中守望初心、重新出发。
会议期间,100多位与会专家围绕后疫情时代美学的当代性问题,聚焦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基本问题及历史意义、延安文艺问题、中国现代悲剧理论与观念、当代中国电影的情感民族志和审美人类学、审美感知与神经美学等跨领域研究方面展开对话交流。我校社科名家工作室特聘教授、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王杰提出以当代电影为例,运用情感民族志的研究方法,探索中国审美现代性和悲剧意识问题。我校文学院教师刘鑫以《延安文艺制度研究的话语重构》为题,阐述了延安文艺制度研究的核心问题、学术思维困境和理论突破路径。会议反响热烈,中国社会科学报、央广新闻等多家媒体予以关注和报道。
本次大会还特别开设了“青年论坛”环节,为国内外广大青年学者提供了交流学习的良好平台,我校4名研究生也围绕大会主题递交了学术论文。近年来,我校文学院坚持“请进来、走出去”,加强国际学术交流,已多次主办、参与承办或协办相关国际学术会议,开阔师生视野,助推学院科研与学科发展,学术国际化氛围日渐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