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文明

正值青春年 奋斗正当时——马克思主义学院2023年“五四”青年节学习座谈会

编辑:浏览数:发布时间:2023-05-06

作者:黄文婷      核稿:张彬


本网讯 5月4日晚,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举行2023年“五四”青年节学习座谈会,围绕“什么是青年”进行热烈讨论。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赵海龙及共青团员代表参加座谈会,此次座谈会由2021级研究生杜鸿钿主持。

座谈会期间,杜鸿钿带领与会人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学生回信。习近平强调,新时代中国青年就应该有这股“自找苦吃”精气神。希望同学们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为加快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当代中国青年,是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的一代,生逢盛世,我们肩负重任。与会成员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学生回信后,深刻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青年的殷切期望与重托,并就此发表自己的感想。2021级研究生代表杜鸿钿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寄语启示我们作为新时代青年须做到:第一,抱负远大。新时代青年应立长志,心怀“国之大者”,要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凌云壮志。第二,道德高尚。道德高尚应是新时代青年的标配,新时代青年要做表率,要学会在奉献中实现个人的社会价值。第三,本领高强。新时代青年既要争当“学习型”青年,也要争当“实践型”青年。第四,勇于担当。新时代呼唤新担当,新时代青年要有为民情怀,勇于担当。

随后,杜鸿钿带领与会人员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广大青年朋友的殷殷寄语:“青年强,则国家强。”“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并提醒大家务必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上对青年的要求,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指出,“青年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不仅要回应时代呼声,更应明白自身对新时代青年这个身份的定义。就此话题,与会人员围绕此次座谈会中心主题“什么是青年”进行交流分享,现场气氛热烈,并积极发表个人感想。2021级本科生代表李雯怡表示,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希望在青年。中国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回顾过去,青年们在血雨腥风的黑暗社会里不畏强敌,为维护民族利益而奉献青春。培根说过:“青春是易逝的,你挥霍它,时间也会抛弃你。”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是我们最先触碰时代的前沿,也是我们心跳和着民族的脉搏。现在的青年正担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国家未来的命运都与我们每一个青年人紧密联系在一起。我们作为现代化的新青年,应该要具备什么条件呢?首先要有理想,理想是大海中的航灯,是黑夜中的灯光,更是奠定成功的基础。第二是知识,理想需要有足够动力去推动,而知识就是的燃料。第三要有强健的体魄,只有身体健康才能更好地去学习、工作。

最后,赵海龙强调,同学们作为新时代青年,一是要有理想。要有马克思主义信仰,要深刻认识在中国探索救国方案的道路上,只有马克思主义信仰带领党和人民走向胜利的曙光。要有信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开辟的道路,在前进道路上只有坚定信念,坚定自己的选择才能走向胜利。要有信心,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信心,新时代青年终究要接下时代接力棒,如何接稳这时代接力棒,是我们青年仍需努力探讨的目标。要信赖中国共产党。在党的领导下,新时代青年需紧紧团结在共产党周围。二是要敢担当,要有志气、骨气、底气、勇气。三是要能吃苦,吃下学习、生活、成长、竞争中的苦。四是要肯奋斗,在实践中练就过硬本领。